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截至2019年末,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.54億,佔總人口的18.1%。面對“老年人口數量增多,老齡化速度加快,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”的現實,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做好老齡工作,強調要“下大氣力來應對”,因為它“事關國家發展全局,事關百姓福祉”。
現代科技生活高速發展,數字化時代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。然而面對移動支付、智能掃碼等,不少老年人卻顯得無所適從。去年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》,就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,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、更貼心、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等作出部署。近年來,從高鐵站、機場開設“無碼綠色通道”,到醫院、商鋪保留現金支付及線下辦理渠道,一系列措施對於填平“數字鴻溝”,都是極有益的助力。
在智能化、科技化、線上化服務佔據主導的今天,給老年羣體及脱網人羣提供多元化選擇和主動幫扶方案,不僅是社會發展應盡之責,也是對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和生活權益的保障,映照着社會發展的温度。作為服務數億民眾出行的鐵路部門,在全面推行電子客票的同時,保留並完善傳統售取票方式,保證了老年人和脱網人羣的出行需要,不僅如此,12306系統可自動識別60歲以上老年旅客並優先安排下鋪。醫療衞生機構在保留現場掛號、繳費人工窗口的基礎上,還配有導醫、志願者、社工等在現場為老年人羣服務……線下服務的保留與拓展,兼顧老年羣體的利益和需求。
對老年人羣的態度,體現着社會的文明程度。期待,互聯網時代全社會都能發揮好“穩定器”作用,幫助老年人跨過這條科技的鴻溝,讓老年羣體更好分享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紅利,不讓一個人在社會發展的快車道上掉隊。(文字:李喆 漫畫:丁燕)